袁国宝:电商物流就是昨天的外卖乱战?千亿市场到底该如何整合发表时间:2022-11-29 18:39 袁国宝 互联网趋势观察家,知名财经作家,新联盟创始人,资深媒体人,新媒体营销与品牌传播专家。 宝哥说 电商物流一直是伴生关系。 要知道电商物流有多重要,就去问困在家里动不了的上海人。 近日,顺丰城市骑手收入截图显示,仅4月9日一天,其收入就达到10067.75元。惊喜过后,原因也就不难理解了:骑手完成60单同城,收入包括基本提成434元,各种特殊奖励1678元,用户奖励7856元。 高得不可思议的收入,成为了同城骑手们羡慕的理由,但背后,却是行业内量带来的利润下滑、业务推广不尽如人意的局面。 不久前,各大互联网公司发布财报,其中发行业务集体亏损成为最显著的特征。电商赛道就像一辆失去刹车的高速赛车,跳起来就什么都没有了,任何参与其中的人都只能祈祷自己是第一个撞线的幸运儿。 电子商务进入零和博弈。 物流巨头也有流量焦虑。 众所周知,电子商务和物流一直是同一个关系。 从时间上看,自2007年电商进入黄金时代以来,电商物流经历了三个阶段。 2007-2012年,行业需求端发展迅速。2007-12年业务量CAGR达到36%,2012年电商成分占比首次超过50%。赛道玩家开始挖掘市场,行业格局开始出现。2013-2018年,电商大跃进,中小企业不断进入物流轨道,竞争加剧。该行业的投资和融资无处不在。背靠电商巨头的通达系在此期间完成上市。2019年以来,赛道上血淋淋的价格战,实力不足的选手被整合出局的案例明显增多。互联网红利见顶,物流行业面临新业态。 可以说,电子商务和物流一直是相互成功的关系。据统计,2010年中国网络零售规模不到0.5万亿,直到2020年突破10万亿大关,伴随而来的是快递业务的井喷。 2010年快递业务量只有23亿件,而在电子商务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十年里,快递年均增速高于30%。 而且,电子商务在快递业务中的比重在逐年增加,进入2020年后,比重已经高达80%。也就是说,随着电商物流市场的比重越来越大,任何一个在这个领域没有足够话语权的赛道选手,都有可能面临被踢出局的危险。 基于电商物流对流量的依赖程度不同,赛道玩家的玩法其实也不一样。 同样是电商快递,菜鸟背靠淘宝,三通一达也与之深度绑定。而京东物流,也有自己的电商平台持续供应订单,可谓稳坐江山。新入局的实力玩家都是极兔,但也找到了拼多多作为合作伙伴基地来搭建自己的基础业务池,也拿到了神仙的市场份额。而顺丰作为快递行业的龙头,并没有自己的平台业务作为后盾;其次,它没有与其规模和地位相匹配的电商玩家来供应订单;第三,它不想委身于巨人的屋檐下;种种原因也造就了行业老大在电商市场的尴尬地位。 数据显示,三通一达和顺丰的市场份额总和在过去五年从57.58%增长到72.81%,而顺丰在过去两年的电商市场份额不足10%。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或许可以理解为什么像顺丰这样的巨头早在十年前就开始谋划自建电商,而且从平台到团购再到无人零售,顺丰几乎处处都有自己的品牌,只要是流量出口。然而,在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之后,有影响力的品牌屈指可数。 另一方面,极兔的崛起也算是SF的样板教材。随着在下沉市场的巨大成功,品多多的流量池成为了目前最令人羡慕的新鲜富矿,极兔利用这种商业流量与品多多达成了深度的纽带。 2021年,拼多多快递产生了197亿个包裹订单。同年,极兔快递在东南亚地区收发包裹约7亿件,仅相当于拼多多包裹量的3.55%。与拼多多合作后,极兔快递的日票量突飞猛进。据国内相关媒体统计,2021年9月下旬,极兔快线日总票量已经达到1000万张。 相比之下,可以看出互联网进入股市,流量焦虑传导到下游环节的物流巨头,震动同样剧烈。 那么,在这种形势下,赛马场头部玩家会以什么方式迎接新的市场格局呢? 血腥的价格战 但不是电商物流的共识? 从电商快递的发展来看,客户的价格敏感度一直是行业非常显著的特征。而赛道上的选手都是从这个角度大做文章。但价格在理性区间波动,巨头仍有盈余。一旦七伤拳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而牺牲,生命力极强的价格战将不可避免。 一直以来,低价获客是快递行业最常见的市场竞争手段,而且长期以来,形成了各路有实力的玩家基本都处于可以容忍对方存在的局面。 然而,随着巨头之间最新一轮的市场竞争,这种平衡的格局失去了控制。2019年5月,顺丰针对电商市场和客户推出“特价”新品,直接将单票价格从之前的15元-20元区间降至4-5元。 依靠第一次价格探索攻势,顺丰当年业绩喜人:19年1-4月,公司业务量下滑至7%增速,但推出特色产品后,当月增速回升至10%,8月达到33%,10月达到45%。第二年1-5月,顺丰累计增速达到80.7%。 面对顺丰在电商领域咄咄逼人的势头,通达控股基本盘是顺理成章的。 但是,单一的机票价格是业内旅行的低水平。通达系要想夺回市场,只能继续选择割肉。 据通达分公司一位老板介绍,几年前,最高的基本配送费一度达到每票2.2元,但从价格战开始,直接降到每票1.05元,然后7毛钱给业务员。成本入不敷出的月份比比皆是,更糟糕的是招不到快递员。 对于通达系来说,亏本赚不到钱的情况正在发生。这不仅仅是因为SF在拦截面前那么大,还因为它面临追兵的窘境,比如虎视眈眈的兔子。 在中国电商零部件最集中的义乌,就连通达系也忍不住兔子所到之处应接不暇。为了以超低的价格快速占领市场,极兔总部给了义乌很多拼多多商家运费补贴。超过10000件的大小件可以1元送达,轻快递最低可以8毛。义乌以外的零配件,极兔也以低于通达系2元的价格继续抢占市场。 虽然价格战是巨头占领市场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阶段,但从2019年至今,旷日持久的非理性价格战已经让整个行业陷入疲惫状态。 可以说,单一的价格战除了达到野蛮占领市场的目的外,对商业模式的完善作用不大,以牺牲行业前景为代价,难免疲于奔命,乘人之危,真的不是巨头该吃的。 那么,原本就是溢价洼地的电商市场到底有什么吸引力,让各方为之屡屡出招?看看过去的共享出行和外卖大战,或许就有答案了。 作为一个行业,电商配件的底价状态永远不会长久。一旦市场整合告一段落,大量中小品牌离开市场,多余的市场份额再次被巨头攻占,选择合适的涨价方式势必成为共识。今天所有的利润都会成为明天收获的理由,资本的继承者只会在客户最麻痹的时候出现。 从这个角度来看,占据80%以上市场份额的低价电商件,可以说是物流巨头们必须保住的基本盘。有了它,成交量会大到更容易抗风险。品牌溢出、边际成本、人力规模是一个物流巨头想要追求的基本体验要素。 但是,在各巨头都这么拼的情况下,除了电商市场真的没有物流财富了吗? 即时交货 火之歌下的新方向 正如新闻中提到的日入万元的配送小哥引人注目,即时配送作为电商物流消费升级衍生的新兴市场,也正在受到各方的高度重视。 根据爱美的数据,2021年即时配送服务行业订单规模为279.0亿单,而在2026年的未来市场规模预测中,即时配送服务行业订单规模将接近1000亿单,达到957.8亿单,这意味着2021年至2026年即时配送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8.0%。所以对于行业巨头来说,基于对市场潜力的判断,跑分入场是当下最重要的选择。 当然,快速起网是巨头们都期待的效果,但在操作上,各家还是各有不同。以阿里为例。基于类似蜂鸟的自有运力配置平台的信息,2017年至2018年,先后通过并购的方式收购了饿了么、点知达、百度骑士的运力,从而形成了阿里的实时投放。 对于JD.COM来说,灵活自建即时配送的理念也体现得淋漓尽致。早在2015年,到家就成立了JD.COM,涉及的服务主要是生鲜和超市配送。主要产品点是2小时到家,在市场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2016年,JD.COM在拓展B端与沃尔玛合作的同时,一方面完成线上线下供应链的完善,另一方面将JD.COM家居与达达合并,从而形成JD.COM自建众包模式下的即时配送体系。 再来看即时配送最厉害的玩家美团。按照时间线分析,美团即时配送可以追溯到2013年美团外卖上线。为了在百团大战中赢得市场份额,美团早在2015年就引入了众包配送和区域代理机制,成为第一个完善即时配送渠道建设的互联网巨头。随着对本地生活的渗透越来越多,美团的同城跑腿、美团上线的闪购都是从庞大的即时配送中诞生的。 然而,即使市场潜力巨大,各大物流巨头在目前的资本竞争阶段也难逃赔钱赚吆喝的命运。财报显示,在配送大军中,达达快递2020年将实现营收34.4亿元,净亏损12.7亿元;呺呺呺呺呺呺呺呺呺呺呺呺呺呺呺呺呺呺呺呺呺2顺丰2020年营收48.4亿元,净亏损7.6亿元。 同时有一个单一的票价是很诱人的。正是不同的需求造成了个体从业者和行业之间的冰冷局面。但是,之前资本挺进快递甚至电商物流的经验真的可以移植到即时配送上吗? 首先,与传统分发相比,实时分发呈现出更多的偶然性特征。不考虑产品类别、配送区域、订购时间等。,即时交付行为的可预测性不如传统交付。从这个角度来看,一旦完成即时配送,能否提供更好的服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处理的速度和配送方分配适当能力的能力。 然后,即时配送有让顾客感觉更轻松的服务。数据显示,中国高达78%的网购者认为,更快的收货过程可以大大改善他们的购物体验。这种放大的服务功能在即时配送中更加重要。毕竟大量使用即时配送服务的人更注重对时效性的追求。但与传统电商购物相比,即使平台可以通过自建仓储、前期产品等方式,拉近与客户的物理距离。,在绩效环节的最后一公里,人员素质和服务标准将成为评估配送订单的重要考量因素。如果这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有功亏一篑的风险。 最后,新零售浪潮催生了更专业的即时配送服务。众所周知,新零售正在重新定义我们的生活。从食品到服务,从数码到娱乐,无数品牌以新颖的玩法吸引着众多消费者和他们的钱包。对于即时配送来说,如何保证菜品的新鲜度,如何配送新鲜出炉的蛋糕,如何帮助客户验证配送产品的真伪和功能,都是即时配送衍生出来的增值选项。谁更在乎,谁就一定能赢得更多的市场。 目前全国统一市场的规划已经提上日程,一方面让市场更有活力,另一方面也让更多的消费者领略到真正好东西的魅力。对于一个好的产品,不管是一线城市还是底线城市,尽快拿到手都是一样的心情。 换句话说,所有在一线市场验证过的即时配送经验,都可以在下沉市场重复使用,这对于整个电商物流行业来说,无疑更具有方向性。 |